女性主義著稱的怡朗聖安娜教堂

完全在到處問路啊! 他們有些年輕人不會英文捏,反倒是年長一些的人能溝通~


聖安娜教堂 (St. Anne Parish Church) 建於1831年,普遍被稱呼為Taguig Church,在當地又被稱做Molo Church,因為坐落地點就在Molo。由於教堂內擺有16名聖女 (Female Saints),因此也被叫做女性教堂 (Women's Church),或女性主義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座教堂成為怡朗市民躲避空襲的避難所。大部分的介紹大概都講到這邊,似乎找不到什麼特別的故事,所以... 聖安娜究竟是誰? 她總不會只釋出個名讓建築物掛吧?


聖安娜的來源有兩個分支,基督教會中對於她的生平有兩派看法,大馬士革的基督教神學家聖約翰 (John Damascene) 作品中說明聖安娜結過一次婚,不過中古世紀時傳說聖安娜結了三次婚,並且分別生下三個女兒,但是她詞很窮,每個女兒都叫做瑪利亞,其中有耶穌基督之母-聖母瑪利亞、革羅罷的太太-瑪利亞 (出現在約翰福音中第19章25節)、與瑪利亞莎樂美 (Mary Salome)。


要來之前查了很多部落客寫的文章,想說先做做功課,不過卻發現他們似乎搞錯了什麼。這教堂一看就是巴洛克風格嘛! 不曉得他們是不是不小心找到了布魯日或者是立陶宛的資料,然後就直接照抄還是? 反正這座教堂絕對不是歌德式教堂,一來聖安娜教堂上的裝飾不但不符合哥德繁瑣的風格,尤其是牆面凹凸度那麼大,強烈的光影效果一直都是巴洛克所追求的。二來巴克羅喜好強烈色彩,正好說明聖安娜教堂上的鮮紅色尖頂蓋子的來源。


其實那麼明顯,大家還在那邊轉發錯誤的資訊,這個世界怎麼會變成這樣???! 這種感覺很像式在台灣的路上總是看到每學這兩個字被用到泛濫一樣,或者在書局看到書名《說話的藝術》、《婚姻的藝術》一樣,說話技巧就技巧,掉什麼書袋啊? (希望我自己沒掉)


好啦! 確實顏色有點像法國藍斯主教座堂,因為它的建材是珊瑚,不過若看一下Giacomo della Porta設計的耶穌教堂 (巴洛克風格教堂先驅),其實不難看見巴洛克的影子。因為我本身是一名嚴格之人,太討厭錯誤資訊,這邊還發揮了自己研究的精神,找到了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 (ICOMOS) 的建築師的說明,他特別提到了"the structure of the church follows the barn style Baroque architecture design with its very defined articulation of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bays topped by a simple triangular pediment"。


看完美麗的聖安娜教堂,緊接著拜訪Kapitan Ising Molo的湯麵和餃子,問路被一堆人圍著,叔叔阿姨的英文都好好喔~